Roman eines Schicksallosen

Roman eines Schicksallosen(中:非關命運

這部作品最大的價值可能在他對集中營中生活的描述與哲學性的思辨體驗,加上最後第八章結局的描寫。聽說他以「沒有命運者三部曲」於 2002/10/10 贏得諾貝爾文學獎,而這本非關命運,或是一個沒有命運者的小說就是其中的一部。
Imre Kertész,1929/11/9生於布達佩斯,15歲時(1944)因出身猶太人,被送進奧森維茲集中營,一年後的五月獲救。這部作品不啻為他自身的經歷,一部強力的私小説。有關文中對冷酷環境中人性的觀察,我基本上並不持什麼異議。唯一的感慨是,那總令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一年前的生活。當然我並沒受到他那種程度的殘害,而且因為我接受時歲數比較大,語句中多所批評。但對我,要說完全沒有影響是騙人的,就像是那段生活對他來說一樣。同樣的,他在那裡面感受過的,我也曾經接受過;只是程度上或許沒他那麼強。其中有一點決定性的不同,在對整個經歷的認識上。我直到今天都尚未能夠平心靜氣的討論那段過去,但他卻已經作出了一個合適的蓋棺論定。說「合適的」,是因為那和我的裁決相去不遠,只是現在的我總是不能將之統合起來。對我來說,此書最重要的部分之所以在最後一章,是因為他對整個事件的態度。那段總結,甚至令我懷疑他該不會是在撰寫到那兒,第一次審視整個過程時,才對這一切作出那樣的結論。我不得不說,相對之下,我至今依舊不能作出確切的評斷,實在是太不成熟了。
語焉不詳、模糊不清的咬文嚼字就到此為止吧,我們把話攤開講。這部作品的結尾,有的人說是「清純的少年(或是說他以這個角度)活在艱難的環境中卻不知覺自己所受過的處境。他只是觀察,從不去加以評判;而要讓我們讀者來做裁決。」也有的說是「少年不重視所受過的苦難,卻能從中發掘出小小的幸福。這顯示人性在任何時候都會有其光明面。」但我感覺到的卻是不一樣的東西。當然我不敢說我所感覺到的是不是他想表達的,但這確實是自認有過類似經歷的我所能體會出最接近的真實——最起碼,在最後一章前,我和他有過相同的感觸。
他所要說的,不是幸福,亦非苦難。他真正想表達的或許是,我們不能否定自己的過去それは運命じゃなく、それは認めなきゃならないものだ。人は生きる限り、自分自身と自分の過去と未来を見つめなきゃならん。ただ、全てを受け入れるだけ。當那迎面而來,當那已經過去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不是感嘆的時候了。那不會有任何的建設性。只有在你覺得那是苦難,當你心生不滿時,你才會需要來消解他。但假如你能看清這一切,知道那其實不過是自己的經歷,それ以上もそれ以下もない、那你就能真正的面對自己的人生了。
也有可能我所感覺的,已經超過他所要表達的了。當被問到結尾的最後幾句為什麼會這樣寫時,他回答:「幸福的時刻,那是事實。但那幸福是殘酷的。」他想說的,可能是另一回事,例如察覺幸福表示發現自己曾經受過如何的苦難等。
However, 他寫此作時已經事隔二十年,自己也已三十好幾。這時候對自己的人生有個較成熟的見地是應該的吧…?
2004/11/6

Tweet


Perl by kanashimi, 2000/12/10 05:10PM-2005/7/5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