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

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倫敦政經學院教授,生動剖析經濟學家如何思考,讓經濟學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這本書的原文,Niall KishtainyA Little History of Economics (2017/3/7) 是手上較新出版的一本,直譯為經濟學小史。這幾年看了一些經濟學相關入門書籍,不好說完全陌生。想說這本也算個概論書、每篇的篇幅短小,應該啃得下去,不至於像 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時那麼辛苦。
2020/7/8

01 冷靜地頭腦與溫暖的心——我們為什麼需要經濟學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如何應用、該怎麼應用珍稀事物的學問。除了東西、資本與金錢、服務、勞力,也包括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機會、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的時間。這些資源不夠人愛怎麼用就怎麼用,得想出個辦法最有效率應用他們來滿足需求9–10
古代一般人為地主權貴工作。多數人務農,靠耕作自給自足。資本主義與之後發展出的經濟學,是幾百年前才出現的新概念13Why Nations Fail 第6章 漸行漸遠
本章解說了一些經濟學中常用到的專有名詞,為後續章節的討論鋪路。作者 Kishtainy 是倫敦經濟史教授。在討論經濟理論與制度之餘,也想談談過去的源流13–14
2020/7/8

02 展翅的天鵝——蘇格拉底與柏拉圖

人類從漁獵採集進入部落酋邦後,開始有完全不事農耕的閒人Guns, Germs, and Steel 第十四章 從平等主義到盜賊統治。當時穀物送入神廟當成祭品,祭司獻祭完分送食物16–17。為了有憑據,出現書寫文字記號以紀錄統治階級可分到多少作物,這可說是種課稅17Guns, Germs, and Steel 第十二章 藍圖和借用字母
柏拉圖的理想國並非現代意義的大型國家,而是每個人各司其職、每個人都有其不變的既有「目的」Justice 目的論,農夫就該下田、奴隸天生是奴隸、君主權高任重;這和中國周朝前類似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第一章 我們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大概每個文明的黎明時期,都需要靠階級制度來穩定社會。例如君權神授,這樣君主才有資格理所當然的使喚人。這社會同樣少有任憑食物、勞力依據邊際效用遞減、供需法則來定價的市場18。柏拉圖認為人們應住在一起、分享一切,共同撫養孩子;追求財富會腐化統治階級、相互爭鬥。
亞里斯多德比較務實,認為共同財產難以評定誰貢獻比較大,更容易起爭端。應允許人們擁有私有財產。於是就需要貨幣方便交換貨物、獲得自己沒有的東西19–20。但亞里斯多德同樣以為有某種天命。每家只應栽種足夠交換日常所需的作物;栽種太多、以此累積財富違背了自然。財富是固定的,你賺越多,相當於掠奪他人財富零和賽局,這是種品格的汙穢。既然財貨不會自動增多,放高利貸、讓錢生錢的就不順天自然21。錢就是錢,僅應為交換的工具。古代經濟確實長時間不太成長,人們沒想過創新事物能刺激經濟,也就莫怪他們抱持這種想法了Sapiens 第16章 資本主義教條
即便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都譴責愛錢這種行為,但古希臘各地其實商業繁盛。
2020/7/8

03 上帝的經濟體——中世紀的基督教思想

中世紀人回歸自耕自食25。封建體系君主、貴族賜予戰士土地,換取忠誠、需要時捨身奮戰25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 Part 1 歐洲,是個混合體。上帝授權聖職者,階級嚴明;農民將收成上交地主,自己僅留部分;經濟體制由宗教治理,並非今日供需決定價格的市場26
如同蜂巢中有的蜜蜂負責採蜜,有的服務蜂后;Aquinas 推論人也有各自的職責26。雖然家徒四壁無法養家活口,必須有些財產25;但錢不過就是過生活的工具25,多的必須配給窮人26。錢只應用於商貨買賣;不耍花招、買賣雙方無強買強賣情事下,採一般價格才算公平交易27
12世紀威尼斯、Firenze 的商人、銀行家崛起Why Nations Fail 第6章 漸行漸遠,天主教對商人的貶抑也弛緩29。假如沒利息,不會有人願意借錢,無法投資建設、搞大事業,更沒有許許多多人們稱讚的新鮮事物。Aquinas 認為錢不像作物牲畜能繁殖,高利貸是種罪惡,放款人多收的利息是對方的27–28;但也稍微妥協,同意可多收點錢,彌補借錢失去的機會成本29
2020/7/8

04 追逐黃金——重商主義

大航海時代英國商人爬起來Why Nations Fail 第7章 轉折點。之後歐洲許多國家的商人幫助皇室斂財,這些錢則是商人出海掠奪而來。既然商人能為領導階級帶來大量財富,國家當然為他們大開方便之門。商人的利益即國家利益,此為重商主義32–33
當時所謂富裕國家代表有許多貴金屬貨幣33,因此要累積盡可能累積金銀。今天我們衡量國家富裕程度,視其商業活動產出的商品數量,而非金銀財寶為準,畢竟鈔票印就有了34。但也別忘記那個時代貨幣基於貴金屬,想多製造點錢幣就必須有更多礦藏;當時有當時的時代背景,他們重金銀有其道理35
Gerard de Malynes 認為國家應該有穩健的黃金存量。英國一直買外國貨物,流出黃金,遲早崩潰;他建議對黃金外流設限。當時許多國家採用這種政策,有些政府會對攜帶金銀出國的人處以死刑35Thomas Mun 則認為盡量把貨物賣給外國、增加淨出口貿易順差、出超),比限制金銀流出有用36。16世紀起許多歐洲人競爭貿易霸主地位,提高本國貿易餘額36。各國政府除了鼓勵出口、提高關稅抑制進口,還制定禁奢令36。重商主義大行其道下,商人打著國家的名號在外掠奪,不列顛東印度公司 EIC正是個典型。國家幫商人撐腰,商人分紅利給政府。
以關稅讓國人多買本國貨、避免金銀流失外國36,一般國民須花更多錢購買商品。如此可見,有時國家採行的經濟論點,將圖利特定團體37Adam Smith 指責重商主義實際上獨厚商人。假如荷蘭需要釘子打造馬車,那荷蘭進口英國釘子,兩國都受惠:英國賺到錢,荷蘭有便宜好用的釘子;這不能說是荷蘭的損失37
資本主義的神是金錢。新的時代讓某些懷舊者感嘆,騎士精神、高尚品格一去不復返38。但權威地位的崩解,或許是科學革命必然的結果Sapiens 第15章 科學與帝國的聯姻,用不著等到金錢的力量發威。
2020/7/8

05 大自然的恩賜——重農主義

18世紀商人和工匠透過行會捍衛權益Why Nations Fail 西歐如何變得廣納。行會組織可追溯到中世紀,勢力龐大,甚至能影響消費者可買什麼;例如巴黎鈕扣製造商曾迫使當局對(他們不能製造的)羊毛鈕扣發出禁制令42François Quesnay 對此不以為然。Quesnay 在 Tableau économique 造出了首個經濟模型,描繪經濟體中資源的流動43
國家想富裕,要累積生產。Quesnay 認為國家財富的源頭在生產者。製造商不過是把已有的東西換個型態,商人只將貨物轉手買賣,銀行家更是經濟的寄生蟲;商人、銀行家光挪移他人創造出的價值42–43。唯有農漁牧業從大自然產出價值,農業生產的經濟盈餘生產者剩餘才能滋潤(分配給)其他經濟活動41。當時農民不得出口穀物,連賣給本國同胞也受種種限制。政府能做最好的事就是別干擾到他們,所以應自由放任穀物買賣、廢止商人的特權44、多向貴族而非農民徵稅40,此重農主義主張和當時重商主義的 Jean-Baptiste Colbert 相反。Quesnay 相信當時法國農夫課稅太重,使農民隔年能播種的種子變少、沒錢買農耕機具,產出能活絡經濟的盈餘變少,經濟衰退44,再幾十年就要鬧革命41。這預言倒是滿準的。
Quesnay 嘗試找出經濟體運行法則,這是創舉。在他之前人們透過宗教與傳統的角度來看經濟。重商主義拋棄宗教,但透過互相衝突的想法難以找出法則44。Quesnay 倡議政府別過度干涉經濟體,如今許多經濟學家也抱持同樣想法45。Quesnay 不光看貨幣,而把經濟價值的源頭定在生產者,這也非常有創見45,雖然之後發現製造業者也能靠創新技術產出價值WTF 科技創新推升產業價值的方法。不過 Quesnay 沒能進一步到人人平等,仍然捍衛著君主制、貴族與平民的階級體制,直到法國大革命打破階級區別45–46
2020/7/8

06 看不見的手——亞當斯密與《國富論》

一個足球隊裡,每個成員只知道自己往前衝、爭奪自己的得分,團隊就會亂成一團,反而拉低了整體得分48Adam Smith 想解決個人與他人、自私自利與社會整體利益的共存問題。
Smith 於國富論找到了市場機制能制衡自利造成的不良後果;每個人只要做有利於己的事就好,市場會懲罰那些不利於整體的人,讓每個人的動機趨向有利於社會49:在自由市場中,商家販賣劣質品、賣得太貴、生產太多,就沒人想買他的東西,或者要求他降價。甚至一些人發現有機可趁,生產類似東西但價格更低、效能更優越。如同有隻 invisible hand,驅動著所有人讓社會順暢運作50
有了貨幣與自由市場,就能專業分工、熟能生巧,生產作業更有效率、更方便研發,事業能做更大、更複雜51–52。作業集中、量大可降低生產成本與所需人手,消除轉換成本。過去不同城鎮各自需要一個人、一整套機具做圖釘,每個人每天做1小時就夠鎮上用了;為了生計、更有效利用人力,必須再負責其他工作。現在一個人能持續不斷做,提供許多城鎮用,也不必設置太多組機具——使用效率低且浪費錢52。遺憾的是,這造成今天許多職業 McDonaldization、人力可輕易取代的慘況54。像麥當勞工讀生的工作千篇一律(標準化、均一化),老闆就不會珍惜員工。此外財富該如何分配,是個大問題54

雖然競爭比管制有效率Why Nations Fail 專制政體的經濟成長方法,可惜真實世界資訊不對等,很難達到完全競爭。就算想完全透明也有必要的行政成本(交易成本),將如摩擦力般降低效率。再說有 cost externalizing公地悲劇之類問題,市場不總是保證達到永續、在未來也最佳的結果。當強國只為著自身國家利益著想時,更可能牽動國際局勢紊亂12 擋住太陽——自由貿易與保護政策;自由市場不是萬能。當前我們遇到的環境破壞、極端天氣、許多國際與社會問題正因此而生。有時主管機構的管制還是必要的。

相較於認為農產品才是財富的重農主義者,Smith 認為國家所有生產出的東西、有用能賣的都是財富,這觀點一直到現在沒變。國家所得則是國民收入53。Smith 批評重商主義,累積黃金並非富有之道53
2020/7/9

07 當穀物遇上鋼鐵——工業革命下的因果鏈條

19世紀初,高漲的食品價格讓勞工與工廠主越來越憤怒57–58。有些人以為是地主收過高租金,讓食物變貴。Ricardo 說問題在人口增多,糧食供給不足,雇傭農戶耕種的資本農業家連貧瘠土地也不放過。在這些成本較高的地方種植作物,使食物價格上揚。農業家願付更高租金向地主租用肥沃土地,因此實際賺到錢的是 rent-seeking 的地主;但不是地主刻意調高,而是供需機制下人們自願付更多錢租地58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導論。有錢人地主不會再投資,只會消費在非生產項目上(食物吃光就吃光、東西用掉就用掉),對經濟成長沒助益59
導致可耕種土地、糧食不足的是穀物法。此法規定進口糧食課高關稅,糧價過低就促進出口、禁止進口。廢除此法、自由貿易,能讓各國專注自己擅長的領域。英國鋼鐵便宜,俄羅斯生產低廉穀物,則能最大效益利用物資,兩國皆得利。即便英國兩者皆擅長,選鋼鐵業以賺更多錢;俄羅斯在糧食生產將較有相對優勢,不致完全嘗不到甜頭60–61。不過站在政府的角度,就算想發展國家擅長的領域、產業升級或產業轉型,輔導轉職是個大問題(參見 The Great Divide 就業經。人非機器,不能說幹就幹。此外對新興產業、在國家撕破臉時不能依賴別人的戰略產業,也不能光靠外國就好97。而誰來決定產業是否夠重要?還是國會與政府。
廢除穀物法於 Ricardo 在世未曾付諸實行60愛爾蘭大饑荒致百萬人死於飢餓,1849年穀物法方作廢。Ricardo 論點的一些前提後來被推翻,但他以邏輯推論經濟法則的方法,成了經濟學的基礎62
2020/7/9

08 理想世界——空想社會主義

工業革命致貧富懸殊,如 Les Misérables 所述。最窮的人能擠到濟貧院,但這地方的環境極糟64
有些人認為資本主義該打掉重練,如 Charles FourierRobert OwenHenri de Saint-Simon。這些人有時被當作社會主義的創始者69,雖然他們的想法和今天的社會主義不同,且嘗試都失敗了。
2020/7/9

09 食指浩繁——馬爾薩斯與《人口論》

人們喜愛性愛,會不斷生孩子。Malthus人口論提出,只要我們不扼制人口(殺新生兒)、不避孕(當時基督教將這兩者視為罪惡),人就會越變越多。最後食物勉強夠讓大家餬口,活不下去的都死了工資鐵律,因饑荒與瘟疫流行亦時不時死人74–75。就算大慈善家幫助貧苦人,人口也會增長到無力資助的程度75。他建議人們晚婚、抑制性衝動75
換個角度想,除了天災人禍,不管資源多少,不只人口,其實所有生物都會不斷繁衍,直到維持在資源、環境能支撐的上限。當資源不足,人們自動會降低成長率,這沒什麼好稀奇的。
Malthus 後,人口增長如他所言,因飢餓疾病減緩;新生兒死亡率高76, 77。19世紀醫療衛生、科技進步使地球能支持遠大於 Malthus 時的量體。龐大人口加速科技研發78What Technology Wants 人口加乘效果與紅利。生活舒適、對老年的規劃(退休金使人不必擔心老無所養)使人更注重享受,加上基督教戒律式微,二次大戰後先進工業國紛紛少子化,人口突破極限前漸漸緩和76。科技進步還使今天一般先進國家國民,都能過上比數百年前貴族更舒適的生活76–77,雖然這不算最底層那些。現在較大問題是地球環境不太能支撐如此大的人口,所造成的資源消耗甚鉅。縱使大多餵得飽,環境卻不斷惡化。即便近未來許多人因饑荒失去性命Guns, Germs, and Steel 人類的近未來,我想最慘的會是各國底層,以及貧窮國家。
2020/7/9

10 工人世界——馬克思與共產主義

Marx 以勞動力來定義價值。一件襯衫需花30分鐘製作,其價值即為30分鐘的勞力。每個工人每天工作5小時就能造出足以維生的襯衫,但資本家硬要他們工作12小時,這多出的7小時剩餘價值全落入老闆口袋,可說資本家剝削工人82–83。但由於大環境影響,各自為政的工人相互競爭、被一一擊破,工資不斷在資本家上下其手間壓低83。當工人沒錢消費,生活困苦,資本家也再賣不出貨,社會將瀕臨崩潰83
Marx 說資本主義是要賦予有資產的人權力,將社會分化成有產、無產階級84歷史唯物主義主張壓榨勞工的資本主義終究會被推翻,歷史會過度到共產主義,再也沒上下之分,自然無階級鬥爭80
共產主義之花開遍全球,現在回首不若資本主義成功84。原因之一是實際的共產政權集權管制極沒效率,壓榨式經濟、與付出不成比例的報酬又使人提不起勁工作16 有計畫的人——蘇聯的經濟問題。Marx 稱共產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到極致的下個階段85, 213,像中國竟直接跳到共產主義。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採取補救措施,緩解貧富差距,而非砍掉重練85。除了社會保障制度,也謀求教育上機會公平。
Marx 提及工人對產品沒有感情,皆把他人視作另一個生產機具,這種勞動異化使資本主義傷害社會86。我不禁想到現代許多極端思想,的確和人與人的隔閡有關What Money Can't Buy 商業化視角深入每個角落。漸漸有人注意到社會巴爾幹化,並想改善人際交流,使大家理解對方的想法與這麼想的原因。
2020/7/9

11 完美平衡——新古典經濟學

本章解釋了邊際效用遞減、供需法則完全競爭完全理性經濟人,是沿用至今、很基本的新古典經濟學假設。
Adam Smith、Ricardo 的古典經濟學著重市場如何影響、引領經濟體。Alfred Marshallneoclassical economics 看的是理性個人如何帶動市場93。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價格由供需決定,不再尋求金銀、勞力等最終價值衡量標準93。這種思維的背景是19世紀的勞資衝突緩和,一般人也能偶爾買點奢侈品,方容許如此冷靜(冷漠?)的理性分析94。但真實市場並非 Pareto efficiency,而人無完人,有些假設過分理想化了。
2020/7/9

12 擋住太陽——自由貿易與保護政策

堅實健壯的國家經濟必須各方兼顧,否則其他國家因各種原因而限制貿易時,就會吃到苦頭,被掐住喉嚨。尤其是對方為著本國國民生計、國家利益國家安全,此時更站在道德制高點,無可非議。最近中美貿易戰就是個例子。
Friedrich List 參考 Alexander Hamilton美國學派,說重要產業需政府幫助來茁壯,這樣才能奪得先機。工業重於農業,因此發展初期必須排除外國業已成熟的工業技術競爭、扶植本國企業;採自由貿易的話,比賽還沒開始就結束了98。此貿易保護主義,政府可採課徵關稅、進口配額等手段99。國內產業成熟後,即可撤銷保護99
對 List 來說自由貿易適用於發展階段相近的區域。若兩者相差太大,將有利於先進國家99–100。而像歐美列強以武力強迫清朝開放貿易,這可算不上 Ricardo 的「自由」貿易100。多數現代經濟學家質疑他的主張。20世紀亞非許多國家保護自家工業,結果出現許多無效率的企業,是個佐證100。臺灣也不缺裕隆汽車這種例子。我想若像在罐子裡養一樣,讓多家國內企業激烈競爭,效果或許較好。

Ricardo 運用邏輯推導出經濟理論07 當穀物遇上鋼鐵——工業革命下的因果鏈條。List 則要求先調查歷史、蒐集實際經濟體數據,再歸納推論101,有點自然實驗的味道Guns, Germs, and Steel 後記 人類史作為一門科學的未來。兩個方法各有千秋,曾有過方法論爭;現代經濟學同時採用兩者101。不過能提出新經濟理論的學者,光環總勝過爬梳歷史資料的;許多經濟學者偏好用數學創造各種精密理論101。這使有些人詬病經濟學已成了數學遊戲102

2020/7/9

13 戰爭的利潤——帝國主義

第一次大戰前,新帝國主義為歐洲各國所推崇,認為出征蠻荒之地具有探險精神,強國為不開明的落後國家帶來文明文明使命,這是「白人的負擔105。許多人亦歡迎這種推展國家貿易的手段108

J. A. Hobson 的想法和當時咸認「儲蓄是好事」的經濟學界主流相悖106。Hobson 以為富人花費比工人階級少很多。有錢人以規模經濟效應的方式賺錢,賺太多花不完。不像把錢花光的窮人,富人錢多到沒處花,頂多消費點奢侈品,剩下的錢存起來。但一直存的結果,錢就是錢,不過是灘死水。消費不會生產更多產品07 當穀物遇上鋼鐵——工業革命下的因果鏈條,不能刺激經濟。假如把錢投資在能生產的資本上(如機具廠房),錢依舊不斷攢聚到富人手上;長此以往流動資金變少,勞動階級沒錢買新產品、能獲利的投資項目變少,資本家囤積一大堆貨品卻賣不掉106。(當前此問題更嚴重,人口增長放緩、人口老化、高儲蓄率的超級富豪這種財富不斷集中的趨勢,導致需求與投資減少、投資報酬率與利率下降。)資本家需要找到新出口。
新帝國主義幫助資本主義苟延殘喘107–108。資本家投資殖民地廠房,生產大量商品販賣,以本國軍隊保護工廠107。Hobson 相信英國發起 Second Boer War,主要目的就是讓資本家掌控南非金礦107。19世紀末許多列強為土地起爭端,正因殖民地利益衝突。日後甚至引發一次大戰107
Hobson 認為國家養兵派兵、捍衛土地,讓殖民地人民與受苦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第三章 資本的變遷;可嘆實際受益者只有頂層一小撮人,金融壟斷業者與銀行108,一般人分不到榮景果實。此外我想這也不長久:就算列強沒相爭,也不會有無限土地來供養高貴人士;除非這些人都不會增加,且僅擁有有限慾望。Hobson 的治本之道是重新分配所得108。可這當然不受掌控權勢的既得利益者認同。

Marx 不滿資本主義剝削勞工,列寧繼承 Marx 「資本主義本身蘊含階級衝突」的思想104,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更認為資本主義、私有財產使國與國發生衝突,戰爭不可避免108。對列寧來說,戰爭爭的多是權貴的利益,掌權者不過拿勞動階級當炮灰104。你要打打你的,幹麼把我們拖下水?我們都還沒算你們資本家壓榨我們的帳!所以列寧反戰。
當列寧聽到1914年8月1日德國議會的社會主義者同意向俄國開戰104,認為是他們被安撫108;對他們屈服於國族主義氣憤難平104。列寧說歐洲勞動階級低估資本家的危害,只因薪水還不錯、為維持安穩就綏靖退縮;沒認清資本家是靠新帝國主義賺取高額利潤,才能支付高薪給勞工108。且資本家吞得比一般人更多,吃相太難看。

Hobson、列寧認為資本主義終將覆滅。但現在回頭看,19世紀末資本主義更加興盛。新技術創造財富,企業家得以投資全球109。如今反倒是共產主義大國蘇聯解體。

以兩人的角度,我想可說二次大戰造成的重新分配,終結了新帝國主義,或許也挽救了資本主義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第二章 增長:幻覺與現實。但假如這是主因的話,那麼現在我們正處於一個危險的境地。當前許多工業化國家再度回到貧富懸殊的狀態312–314,眾多底層人生活看不見希望,甚至無法求得溫飽,血酬定律伺機而動。
2020/7/10

14 製造噪音的喇叭手-—福利經濟學

Arthur Cecil Pigou 開拓了福利經濟學;判斷市場運作是否順暢,以可增加的社會福利來判斷決策正當性。有些行為會對社會上其他人造成影響,這叫外部性。即便有害環境,只要行為人認為有利,就會採取行動以獲利,此為 cost externalizing114–115。當某個決定只讓部分人獲利、滿足少數人,讓更多人受苦、須付出更多社會成本,甚而引發公地悲劇,就不是好決策113。這種最大化整體效益的方法,有點像功利主義Justice §02-1 PUTTING A PRICE TAG ON LIFE 為生命標價,而我在人生的意義人類/人生價值寓於評鑑也有類似的想法。

Pigou 證明 cost externalizing 造成市場失靈115,可課徵 Pigovian tax 以減輕社會衝擊116The Great Divide 低成長和不公平是政治抉擇。成本內部化、把所有善後與責任加進價格也是個方法。
另一方面,有些商品能搭便車、不付錢就享用,是為公共財115。假如放著不管,就沒人去生產,三個和尚沒水喝。需要政府的主因之一,就是為了課稅來提供國防、教育、基礎設施等公共財116

還有其他許多不公平交易情況。例如市場上只由單一賣家獨占時,價格想標多少就是多少117,不買拉倒。假如賣的是必需品,那連不買的選擇都沒有。
雖然現代經濟學家大多同意資本主義優於共產主義118,但我們必須盡可能排除弊病、趨近完全競爭
2020/7/12

15 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不完全競爭經濟學

當市場未達完全競爭,即有市場失靈的問題112。完全競爭的條件嚴苛,必須完全資訊(無資訊不對等)、商品皆有完美替代品(在講求差異化藍海策略個人化的時代,這基本上不存在。)、沒入行障礙退出障礙、各方完全理性、無任何一方有市場力量能影響以致支配價格(無寡占獨占)、無外部性且非公共財、零交易成本等等,可說現實中找不到這麼理想的狀態。

Edward Chamberlin 研究的壟斷性競爭是種不完全競爭,藉由差異化、品牌品味及消費者的偏好,提高功能類似之產品售價。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當你喜歡浮水香皂時,就算賣得貴一點也覺得值得122。既有左右價格能力即非完全競爭123。但也不能做得太過分:假如廠商一次漲價太多,超過個人偏好的價值,就會流失顧客了122;畢竟就功能來說,市場上並非完全沒有替代品
Joan Robinson 翻轉概念,指出買方壟斷的市場中,買方有能力壓低價格。雇主通常以這方法剝削勞工薪水124,不爽別做。Robinson 建議設置最低工資、加強工會影響力來制衡壓霸的慣老闆125(參考 The Price of Inequality 第十章 我們這代的責任

至於寡占市場,有時大公司會建立商會、瓜分市場聯合漲價,有時會打價格戰、砍價逼迫對方退出市場125
處於完全壟斷與完全競爭間的不完全競爭情況五花八門,目前經濟學家多以 game theory 來解釋寡占大公司間的角力行為126
2020/7/12

16 有計畫的人——蘇聯的經濟問題

無論蘇聯或中国共产党,最早都採用不同工同酬、盡力不會加分129,所謂齊頭式的平等Justice §08-1 WHAT’S A FAIR START? 基點在哪?;那麼人們沒有努力工作的誘因,就不想工作、更不願去做 3D jobs(骯髒困難和危險的事)了130Why Nations Fail 第5章 「我已見過未來,它行得通」:榨取制度下的成長

就算適度依努力程度給薪,共產主義的癥結是顢頇的計劃經濟。計劃經濟首要解決的是如何規劃,該生產多少、定價高低怎決定。雖可未雨綢繆,可惜不見得能正中紅心。Ludwig von Mises 提出經濟計算問題。一國的經濟決策繁雜,必然遇到缺乏足夠資訊、導致沒有準確判斷依據,以及資訊超載問題131–132。畢竟所謂交易就是有需求才生產,要不製造出的東西沒人要,只好浪費掉。但計劃經濟不像市場那般敏感、反應迅速。共產主義民生必需品常定價太低,造成超買132
Oskar LangeAbba P. Lerner 認為可藉由一些指標訂出公式決定價格133。Mises 認為定價標準來自認真看待金錢的商人;現實不是遊戲,光解公式不實際134。即便官僚菁英不是不可能引領國家、創造時代潮流,總沒有專家、商界先知那般敏銳、具機動性。在一些需要試驗(嘗試各種可行選擇)使解決之道脫穎而出、如演化遺傳變異般需要大量試誤的議題The Evolution of Everything 第三章 生命的演化,要事前一錘定音,也沒人敢說自己一定賭得贏。

產品供給應與需求契合,即時反饋而非依循主管指示或政府規範。這點現在零庫存貨運業做得不錯。雖然市場經濟具有應變快速的優勢,卻也往往短視近利,遇到十年百年一遇的災害就慌了,來不及應變,或僅以最小幅度應付而不充足。2021年德州大停電肇因於高度自由化的電力市場,發電業者為壓低成本而未充分應對酷寒,此為一例。臺灣水資源充沛、水價便宜,沒動力發展滴灌農業之類水產業,造成颱風一不進來,南臺灣就乾旱水荒亦是如此。我想計劃經濟要有用,除非政府也是市場的一分子,例如本身就是買方。政府的介入重點應該在彌補市場的弊端、無法有效運作之情況,例如促進完全競爭。舉企業不會自己做的公共財14 製造噪音的喇叭手-—福利經濟學來說,此時政府不得不代表大眾作為買方;但仍應仔細評估過實際需求,最好是能動態、即時的改變計畫。就算不親自參與、握有掌控權,最起碼也該完善法規,避免急功近利的行為、疏於防範意外發生。應知就算事後高額罰款,總是預防勝於治療。
政府可在市場無法自行改進時,引導社會,開發新技術、迎合趨勢甚至創造未來、產業轉型。或未雨綢繆、先發制人,開展需要長時間醞釀的生產作業,生產出來時剛好趕上需求。主管機關應是給個大方向,別細部規劃、鉅細靡遺全規定好128Why Nations Fail 專制政體的經濟成長方法,更不該決定所有商品價格。同樣的,企業的計畫若不能跟上時代潮流,也會被淘汰;但這算是種無謂的磨耗。在我看來,生產出來再以退出市場懲罰賣方並無效率128
2020/7/13

17 亮出你的財富——有閒階級與炫耀性消費

過去很少人討論經濟人的消費欲望。Thorstein Veblen有閒階級論提出消費需求基於過往經驗、文化(與當下景況)等137–138。有錢人,尤其暴發戶為表現自己的優越地位、求得認同,極力表現自己無須工作的餘裕138;採炫耀性消費炫耀性休閒等無助生產、以至浪費資源的行為。這令我想到雄孔雀同樣為了炫耀展示羽毛,可以 handicap principle 解釋Games Primates Play 愛情
此種象徵高貴地位的消費習慣,從有錢人滲透蔓延到中低層,讓窮人打腫臉充胖子139。不只是社交與消費習慣、購買的商品,連名字也有這種由尊貴階級往下蔓延的趨勢Freakonomics 6 完美的父母,續篇:換個名字會更好?。這是種浪費:當昂貴的奢侈品、炫耀表徵漸漸充斥下等階級,頂層又會想到新伎倆來表現自己的尊貴與殊榮,把能幫助窮困人的資源浪費在裝飾自己;實值卻是讓大眾將精力消耗在非生產性事物上,對社會進步繁榮沒實際助益140
這種炫耀行為包含掠奪本質,想辦法打擊同等級的對手,表達我比你更高高在上140–141The Inner Level 第二章 貧富差距、他人評價的焦慮與精神疾病。這些權貴亦不吝於利用影響力來表達自己擁有的特權,藐視法律等規範讓自己看來更高貴141
Veblen 說人有種從事生產性工作的天性,應以此天性、而非炫耀行為規範社會;科學家、工程師、技師、勞工等更能引導社會141。我有些懷疑每個人都喜歡工作的假設;或許說是成就感、自我實現更恰當。
2020/7/13

18 一路下沖——凱因斯主義

Say's law 說市場未受干涉、依需求生產的情況下,社會的總供給等於總需求。人一有閒錢,就會消費或投資,避免堆積庫存、資金閒置損失的機會成本(貨品製造了不用不賣,是要擺著給他爛嗎?)。東西製造出來一定賣得出去,不致生產過剩、就業不足。就算投資人、資本家對建工廠興趣缺缺、將錢存銀行,也能靠下調利率鼓勵投資147–148
我有點懷疑,雖然每個老闆都有盡快賣出手上存貨的壓力,但這似乎不保證人家願意買你的東西啊。無論如何,Great Depression 推翻了 Say's law 的美好想法。
Keynes 認為,國家所得關鍵在需求(人們花出去的錢),不是造出多少商貨就能賣多少146。需求疲弱,產出連帶變少,國家所得也就少了。當投資人看壞前景,就不願將到手的錢轉投資出去,這相當於儲蓄。沒人敢打包票,降低利率後,投資一定會多於儲蓄148–149。一旦經濟體陷入負面預期的惡性循環,錢潮不流動,就難以自行校正,須政府出手解困149–15027 裝滿浴缸——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2020/7/13

19 創造性破壞——資本主義的騎士熊彼得

Joseph Schumpeter 認為企業家是財富的創造者。他們創新產品,或者提升既有產物的效率,讓生活更美好153。我在 WTF 科技創新推升產業價值的方法的想法和 Schumpeter 的相同,只能感嘆先聖先賢老早就想到了。
依照 Schumpeter 的論點,發明家創造出新產品,其中有些能大賣獲利。市場上很快出現仿效者、新產品新產業鏈,經濟體隨之擴張。產品不斷改進,直到市場飽和、技術難以突破、賺不到什麼錢。當下一輪創新出現,又會重複這個創造性破壞的過程154。這是種動態的經濟觀,和靜態、能找到最佳效率均衡點Pareto efficiencyNash 均衡點的 Marshall、William Stanley Jevons 不同155。也許該說 Marshall 等人描述的是價格戰的過程;Schumpeter 眼光更遠一點,看到創新帶來的變化156What Technology Wants 第八章 聆聽科技的聲音提到的 S 形曲線和這邊的描述有異曲同工之妙,Schumpeter 很早就預見此機制。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壟斷讓賣方恣意提高價格,不利經濟成長。Schumpeter 持相反意見,說壟斷能為創業家帶來高額回報,讓他們願意冒險。這話聽起來跟支持專利、智慧財產權的理由之一類似。
然而不乏有些情況,各自為政確實不是好主意。有些產業研發經費過高,多家廠商各自研發非常沒效率(我想藥廠會第一個跳出來?)。或者像10家水公司、ISP 各自鋪設管線,將會價格高昂154–155

和 Marx 不同,Schumpeter 認為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本身沒問題。問題在出現大規模公司後,創新會變成一種僵化的流程,如今日 IBM 之類大公司的研發,使得創業家們不屑於這種可預測、無聊的形式,最終起而反對資本主義。與 Marx 殊途同歸,但原因不同、立場相反156–158
我倒想,對產業巨擘不滿的聰明人大可自己出來創業,只不過這會遇到既得利益者利用影響力來阻撓。Schumpeter 把企業家想像得太高尚無辜了。能多賺點錢誰不樂意?沒人會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推動改革的動力終究得要靠著那些生活難以為繼,除了抗爭就是死的人血酬定律
和 Keynes 不同,Schumpeter 認為政府不該干預經濟;這只是飲鴆止渴、扼殺創新,終究會毀了經濟158
2020/7/14

20 囚犯的兩難——納許與賽局理論

現實中不存在完全競爭如此理想的環境166。市場引導者不會自顧自的只關注自己的獲利情況,而是視對手的行動改變決定,這稱為策略性互動160John Forbes Nash Jr. 發展出 game theory,用在經濟學更接近真實世界中的角力。

人們常以最大的惡意揣度敵人,假設對方會做出有利於其自身的行為,在這前提下應對,卻造成對雙方不理想的結果。軍備競賽是個例子。兩國都把金錢、資源拿來發展社會、造福民眾更理想。可嘆由於怕對方擁有更多武器,自己落於下風,不能有效反擊制裁,只好也跟著增加軍備161–163;直到武器存量足夠完全摧毀敵人、再增加武器也沒用的飽和點。囚徒困境Nash 均衡點同樣落在對兩方並非最佳選擇的結果162–163
商業界常有這種互動性決策。產油國承諾同時減產以提升原油價格。油價高漲後,又有人想多賣點油164

能先得知對手行為,再做出回應時,可能引發頻繁複雜的互動164。國家間往往相互威嚇,對方做了什麼將採取哪種反制措施,好比說恐怖平衡相互保證毀滅。但有時對方真做了,局勢會不同,兩害相權下報復行動反而較有害;敵手知道你想一想不會下手,這種宣言也就沒什麼效果了。因此影響對手對你的看法很重要。決絕的態度、讓對方認清自己必然反制、沒得商量,能加大震懾力度165。例如 Dr. Strangelove 中,美國得知蘇聯的末日機器在遭受攻擊時會自動啟動、無法取消,只好打退堂鼓165
經濟上類似末日機器的作法,是建造產能大於市場需求的工廠。任憑價格戰再激烈,席捲市場後總能拿回一些興建工廠的成本165
2020/7/14

21 政府的專制——海耶克的警告

Friedrich HayekThe Road to Serfdom 時,英國實行混合式經濟:煤礦、鐵路等重大工業國營,同時存在許多追求利潤的私人企業171William BeveridgeBeveridge Report 昭示政府應該多做點,提供人民基本生活保障,包括醫療、教育與居住170。Hayek 覺得這樣下去英美也會與納粹德國一樣,成為極權國家171。資本主義中,個人失敗頂多企業破產;社會主義計畫事關重大,政府決策者擔負沉重責任,一失敗就得鋃鐺入獄168–169。Hayek 認為每個人有不同喜好,有人喜歡藝廊,有的想多點游泳池。政府干預市場過多,由政府幫人民做決定,個人自由受踐踏171。我覺得以這論點,就算自由市場,也不過是多數人的需求幫每個人決定,少數派自由不還是受藐視?無論哪種都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要求。而且市場機制沒有溝通協調、未溝通共識,無關公益,自由放任就是如此霸道;商人只會說這虧錢我不做。
如今多數經濟體都不是純粹自由放任或共產主義,而是兼採兩者。即便 Hayek 也認為政府應保證失業者有基本生活、提供市場無法供應的事物173(如公共財)。經濟學家大多同意政府應介入,問題在哪些該干預,也不贊同 Hayek 「政府越大、自由越少」的立場173。像教育、醫療還是得政府來。
2020/7/14

22 大推動——發展經濟學

已開發國家的勞動力大部分投入生產工業物品。相較之下,未開發國家有許多勞力可供發掘177–178。不過工業化非但不是一蹴可幾,落後國家也沒兩三百年再培養成歐美這般的工業化國家,最好在一個世代內將國家改革完畢、迎頭趕上178發展經濟學研究如何從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轉變成已開發國家,是 GhanaZaïre 等非洲殖民地獨立後最重要的課題。
資本主義要順暢運作,得要營利,有供給與需求。工廠要賺錢,東西必須賣得出去。光發展單一產業,做出來的商品若賣不出國也沒用。因此少不了多管齊下(同時發展多項基礎工業)、擴大內需,讓各產業的勞工有錢買其他產業的商品,成為循環、振興經濟179–180。最好備齊產業鏈,降低依賴外國的程度與風險。這過程不會自然而然迅速形成,只能由政府大力推動、借廉價資金給企業發展工業。Paul Rosenstein-Rodan 提出大推動模型以實現此願景180
這種「計劃經濟」令曾經的亞洲四小龍繁榮起來182, 214,但實際上謀劃不易成功。大刀闊斧改革經濟的國家,可能充斥著 Mobutu Sese Seko 般貪汙的領導人或官員,也可能大方向錯誤。更多的是造出了一間間不求進步、缺乏效率的公司180,如裕隆汽車、臺灣經濟部2002年擬定的兩兆雙星產業發展計畫,求速成而缺乏核心技術與能力。原因之一是商人心裡面只有賺錢,想辦法確保政府投注資金、把錢花在說服政府做出有利政策上,而非提升效率181。少數國家成功,除了清廉、有效率的政府,還得隨時檢核成效。南韓朴正熙經濟開發五個年計劃成就漢江의 奇蹟,關鍵在堅持企業要最終要能出口、與外國企業競爭,為此不惜收回缺乏競爭力企業的貸款181–182
2020/7/15

23 涵蓋一切問題的經濟學——生活中的經濟學

Gary Becker 發現人除了本性難移、有長期性的偏好185–186外,在生活中常常權衡利弊、選擇最能滿足偏好的行動184–185。因此防制犯罪最好的方法是使犯罪無利可圖185。例如要減少交通違規,調高罰鍰的效果可能優於聘用一大堆停車管理員185

許多社會現象也能以人的偏好與理性選擇來闡述。經濟學可作為解釋人類行為的工具188
雖然檯面上非法,但許多美國人依然有種族偏見。具種族歧視的雇主寧可花多點錢聘用白人員工,需要付出較高的人事成本,不利競爭186。猶太人也受歧視,但因人數較少,較有機會找到工作。相較之下黑人人數太多,沒有足夠的無種族歧視店家可應徵,薪水較低187
要不要生兒育女也需經過考量。撫育孩子、陪孩子成長需要放棄許多其他事。過去女性薪資低,常常是女性辭職照顧子女。現代男女較為平等,女性薪資較高,要犧牲的機會成本變高,造成女性生的孩子變少、少子化187–188

Becker 當初提出人們讀大學來是用來增進人力資本、畢業後找到高薪工作,這種想法讓眾人詫異,如今已成常識189。惟人終究不是完全理性18936 迷霧中的心靈——無邏輯的經濟學,後來發展出行為經濟學Misbehaving 第1部 緣起:尋找更周延的經濟學研究方式(1970年~1978年)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第二章 經濟學的系統性偏見
2020/7/15

24 成長——經濟成長理論

國力強大,指的是知識、技術程度,以及掌控多少能實現技術的資源。經濟實力雖能以經濟體產出與賣出總價值估測,拿人均所得為指標,但想多賣東西,總歸靠著知識與技術能力193–194。有技術,才能生產更高端、別人學不來、獨特且能獨占、物以稀為貴的產品。
由於技術是經濟成長的原動力,Robert Solow 認為落後國家掌握必要的技術、建立工廠、備好生產設備後,就能很快趕上先進國家195–196。而經濟要繼續成長,還是得靠新技術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第一章、第五章,Phishing for Phools 第7章 創新的好、壞與醜陋
可是 Solow 沒注意到技術是怎麼來的。Paul Romer 指出新技術有賴於特意研發。知識是一種反競爭性產物,非但不是我買了你就沒有,用的人越多還越有價值197。這種公共財的特性,也暗示政府投資研發基礎科學的效益,遠勝於私人市場的運作197。可嘆新技術帶來的財富,大多落在極少數利用他們的人手中197。已經站在巨人肩上的發達國家,研發領域又比未開發國家先進。因此財富攢聚到先進國家的有錢人手上,底層人民、貧窮國家依舊難以翻身198
2020/7/15

25 協調融合——局部均衡與一般均衡

Adam Smith 以供需法則那隻看不見的手,解釋如何讓市場達到競爭均衡。Alfred Marshall 的供需理論是局部均衡201。但現實市場非常複雜,全世界經濟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油價跌可能使煤炭需求減少,並牽動其他物價波動,而非各自獨立定價、老死不相往來201
Léon Walras一般均衡理論先驅,認為可以為每個價格列出一條方程式,解開所有方程即可得出一般均衡狀態如何202Kenneth ArrowGérard Debreu 把數學帶進1940年代尚以描述居多的經濟學領域。直到今天,數學都是經濟學要角202。他們證明經濟體中若存在全面均衡,那必定具備 Pareto efficiency;此結論稱為福利經濟學第一基本定理204。亦即在理想條件、如完全競爭下,無須專人負責協調,光是供需機制就能達到無資源浪費、以既有資源最能滿足每個人偏好的狀態204
但我們必得清楚,Pareto efficiency 只是經濟體理想狀態的必要條件之一205。唯一的改進標準是沒有人變差的情況下,至少有一個人變好204, 284。就算單一富人擁有一切、其他人一無所有,這也是 Pareto efficiency,因為要拿富翁的錢出來他會說我受傷害了205。其次,現實中可說不存在如此理想的條件15 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不完全競爭經濟學;只要公司市占率夠大,常引發規模經濟效應,能一定程度操控價格。當存在外部性、影響他人生產消費時,結論也不成立。因此政府的功用之一,就是盡可能維持完全競爭20621 政府的專制——海耶克的警告
2020/7/16

26 二分的世界——富裕國家與貧困國家

和 Ricardo 的古典經濟學理論推測的07 當穀物遇上鋼鐵——工業革命下的因果鏈條不同,現實中發達國家與未開發國家的鴻溝很難迅速消弭209。這不見得是窮國人天生懶散。資本主義是富國的自由貿易,窮國的差別待遇;富國出口本國商品到窮國快速通暢,核可窮國自由出口的行動則老牛破車。213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事情只有臨到自己頭上才知道不公義。

Andre Gunder Frank依賴理論有關跨國企業進駐窮國後,如何壓榨窮國資源,形同帝國主義現代版。窮國資源由富國企業主導,主要賺錢的也是富國人。久而久之兩國差距根本沒縮小,反而擴大了。富國好比吸血鬼,占窮國便宜飽自己荷包209–210。窮國僅能靠革命推翻受資本主義箝制、只關心富國企業的政府才得翻身210, 212–213。然而這種革命下誕生的共產政權,不符合 Marx 「社會發展到高度資本主義」的前提21310 工人世界——馬克思與共產主義

Raúl Prébisch 的論點說明,即便不涉及跨國企業榨取,落後國家依然存在貿易陷阱:無論窮國富國都有發展技術的動力,窮國卻被處在科技前端的國家掐住咽喉。隨著工業化,窮國對汽車需求日益增大;另一邊生產汽車的先進國家對窮國生產的傳統商貨、具相對優勢的糖,可不會因為經濟成長、技術革新而變多211–212。窮國無法自行發展出比富國更物廉價美、有競爭力的汽車,大多只會向富國購買。這造成汽車越來越搶手,窮國貿易條件惡化、貿易逆差越發嚴重。
Prébisch 認為窮國應多方發展專業,而非專心致力於生產傳統產業。雖不必革命,但對技術發展必要的產業,沒什麼差異化藍海;政府須幫助國內的工業站起來21222 大推動——發展經濟學
2020/7/16

27 裝滿浴缸——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Keynes 說,當經濟衰退時,想讓經濟活絡,政府可增加政府支出於公共財等。待經濟有起色,就能回收稅金補回國債217–21818 一路下沖——凱因斯主義
供給面學派可能會建議減稅以促進資本投資;少繳的稅金會回流到市場,造出乘數效應KennedyNew FrontierJohnson 總統正是採用減稅救經濟218。但一般減稅越有錢減越多,這會有馬太效應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負面作用,不利完全競爭。或許退錢給窮人(好似負所得稅)更能保證公平,畢竟他們的錢幾乎都會花出去在生活用品,不太有辦法存起來。

除了上述兩種財政政策220,另有種貨幣政策貨幣學派會建議多印鈔票(如量化寬鬆?)。充裕的資金將拉低利率,企業家將借錢投資更賺錢的資本、如新建廠房,進而增加工作機會、提高國民所得218–219。這和過去的看法相左:古典經濟學將貨幣與實質經濟二分,認為貨幣加倍,只會使其貶值為一半價值,讓所有東西標價加倍219。無庸置疑現實中所有東西都相互影響,包括產出與就業人數220;現實可沒理論模型那麼單純。
我想若要直接挹注資金至市場,那麼讓央行借貸資金給商業銀行;並限制商業銀行貸款種類在生產性業務而非金融性交易、由銀行審核借貸對象,會比政府自己審核有效率?

凱因斯學派經濟學家較熱衷於財政政策Great Depression 使他們認定真正刺激經濟的是企業家的展望(對未來經濟的預期),貨幣政策、低利率對需求的影響不如預期大220。商品價格與薪資不容易下調,誰喜歡減薪?哪個商家想降價少賺錢?資訊經濟學則解釋,在衰退期間,無法判別哪個員工較努力的雇主,為鼓勵員工加緊工作,會維持高薪。所有雇主都這麼做時,薪資水平高,企業裁減顧聘,造成高失業率269–270
經濟衰退時人們不太花錢,企業家減少生產與僱傭220。這時政府應出手促使經濟體調適、回歸充分就業的狀況。Phillips curve 表明歷史上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時,失業率高。因此經濟蕭條時,政府應多支出、減稅,以推高通貨膨脹作為降低失業率的代價。經濟過熱、通膨過高,則須減少支出或增稅221。我想或許能試試,讓增加的資金主要由社會底層受利,如此或許能在提振經濟之餘,同時促進社會公平?
凱因斯學派從1946年主導美國經濟,二戰後幾十年沒重大的經濟衰退。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貨膨脹令經濟學家懷疑,經濟活絡或許是因為政府支出推高了通膨,反而讓經濟體不穩定29 貨幣幻覺——貨幣的力量。古典學派捲土重來、新自由主義嶄露頭角,凱因斯主義於不滿的冬天失勢222, 232
2020/7/17

28 小丑治國——公共選擇理論

Knut Wicksell 揭示政府並非大公無私、只為社會整體利益著想226James M. Buchanan 進一步發展出公共選擇理論,說我們假設政府官員就同其他人一般,平時是理性經濟人、謀求自己最大福利;在工作時卻又奉公正己,如理性政治人般,只為大眾福利著想,這不科學這不現實226。我們應該像看待唯利是圖的企業一般,仔細檢視政府活動。商人追求利潤最大化,官僚則努力拓展權勢與影響力。就算幫助市場運作,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自己的地位、聲望。
Buchanan 說政治人物為掌握權力,會操作政策,把高於競爭市場中可賺得利潤的部分(所謂 rent)分配給支持者,藉政治分肥監管俘虜讓這些人賺錢。獲得利益交換實惠者——例如因高關稅政策,不必與外國競爭的國內車廠和製傘業者——政治上支持政客、或提供競選經費、酬庸回扣227。此類 rent-seeking 侵害了公眾利益,但消費者是一盤散沙,光維持日常生活就很辛苦了,常因責任分散而懶得出面228
政客也會為了保住地位賄賂選民,不斷開支票、端牛肉選舉時的政策牛肉,不敢撙節開支,使赤字水長船高228
Buchanan 認為我們應完善憲法與法律,規定政府不可入不敷出,須達到平衡預算,限縮官員權力229。反對公共選擇論的人批評,有些事必須政府才能做到,政府規模變大、支出變多往往確有必要229
2020/7/17

29 貨幣幻覺——貨幣的力量

1973年左右石油危機開始,美國經歷約十年的停滯性通貨膨脹Phishing for Phools 儲貸協會危機乍現。高通膨伴隨高失業率,凱因斯學派的根基 Phillips curve 崩塌27 裝滿浴缸——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摸不著頭腦232。有些人認為高油價提高企業成本、拉升物價。有些人歸咎於工會以罷工為威脅、要求高薪,迫使企業提高售價232
凱因斯學派認為貨幣流通速度(=貨幣供應量÷GNI)浮動,貨幣供應量GNI 間關係薄弱,貨幣政策沒多大效果,因此需要政府介入235。相較之下,Milton Friedman 相信經濟體天然穩定,貨幣流通速度恆定,即每塊錢的轉手次數隨時間、環境變化不大234;貨幣供應量會影響 GNI,此想法是為貨幣學派。GNI 加倍除了因產量加倍,亦可能是價格加倍、更可能是兩者綜合影響,不能篤定全是產能提升235。只要給市場自由運作空間,就能創造健全穩定的經濟體238。政府以財政政策干預市場,投入大量資金,無異於飲鴆止渴。一開始能拉高點薪資,惟短暫刺激經濟後,經濟體沒有結構性改變,也不能增進就業。一旦勞工擺脫貨幣幻覺,發現通貨膨脹後實質薪資沒變,就會減少勞動供給、避免窮忙,失業率將回升到原先水平236, 244, 274–275;結果不過是加劇通膨、同時拉高物價與薪水的帳面數字。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正是因為二戰後各國政府光是拉抬經濟、白白造成通膨的後果236。至於 Great Depression 的問題根源,是1929年至1933年貨幣供給量少了 ⅓,貨幣不足無法支應正常經濟運轉236。關於這點,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經濟活動大多不靠實體貨幣,而是數字移來移去。
由於經濟體天然的穩定性,政府不能靠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來調節經濟熱度236–237。政府能做的是隨著產出適量增加貨幣供給(我想產能和技術進步有不小關聯);Friedman 甚至建議廢掉央行,改以預設的穩定速率發錢,此速率別超過產能增加程度237。此外政府應確保經濟體有強健的產出,而不是重視需求面。這些想法被稱為供給面學派,1970年後漸成顯學238。當然金融海嘯後我們都知道,毫無節制的金融界將會造成災難。你自由放任、放牛吃草,人家就把方便當隨便。
2020/7/17

30 看向未來——理性預期

一般人運用過去經驗,以適應性預期規劃未來。但經濟人會採用理性預期,納入所有能用的資訊;John Muth 指出如此除了預期不到的意外,可達更高的準確度。
Eugene Fama 提出 EMH,認為金融市場中人們正是以理性預期的方法交易,考量了所有能用的線索;市場非常有效率,能馬上反映新訊息242–243高頻交易或許是這種理念的實現?可惜演算法尚未成熟,真正交易時,偶爾捅出大婁子。
每個股票交易員皆採理性預期下,市場反而難以預測。當我們算出下禮拜一某支股票會大漲,所有人通通都已買進,下禮拜一反而不漲了;影響市場的只剩無法預測的意外因素242–243,包括經濟衝擊黑天鵝事件。或許最佳策略是計算公司當前價值,並以此為基準買進賣出?
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 基於理性預期,Robert Lucas Jr. 也相信市場會快速達成均衡市場結清。勞動市場會很快調整、達到找工作的人數等於企業想聘用的人數,所有沒工作的人都是自願性失業244–245。然而 Great Depression 時期失業率那麼高、持續那麼久,很難說大部分失業勞工都自願不工作,且市場能很快自我調整好245。就算在資訊流通更加迅速快捷的今日,免不了資訊不透明的問題,市場同樣說不上極有效率。金融海嘯更顯現金融界沒我們想像那麼周詳、不會錯估局勢246;反而多短視近利,如蠅附羶。
2020/7/17

31 進攻的投機客——貨幣投機者

1970年代起出現了投機型銀行家248。我想這不能怪人心不古,而是 Reaganomics 鬆綁金融監管的結果Phishing for Phools 監管鬆綁,制度與環境允許這種人出現。不過本章要說的是 George Soros 一伙對各國貨幣的放空攻擊。
有些國家採固定匯率制,使匯率釘住強勢貨幣(通常是美元),讓消費者生活更安定、企業更容易下決策249。本國貨幣升值過高,政府可多印鈔票。若投機客大量賣空此國貨幣,政府將不得不拿外匯儲備回購本國貨幣。外匯不足時發生貨幣危機,本國貨幣匯率被迫下跌250。投機客往往先一步知道政府何時耗盡美元存底,在那之前賣掉此國貨幣、買進剩下的美元存底,將財富轉為更有價值的貨幣2511994年墨西哥經濟危機為一例250

黑色星期三肇因於英國政府無法維持英磅匯率下限,Soros 趁機大量做空英磅,獲利超過10億美元252
亞洲金融風暴源自泰國放棄固定匯率制,泰銖兌美元暴跌253。Soros 等投機客也開始爆賣鄰近國家貨幣,各國匯率大跌,陷入不必要的恐慌性拋售,貨幣危機蔓延開來253–254Jeffrey Sachs 說這些經濟體質類似的新興亞洲國家,本來表現不錯,是投機客引發了危機254Paul Krugman 倒曾於 1994年發文指「亞洲經濟奇蹟」是長期資本投入的結果,全要素生產率實際增長微乎其微。換句話說是用錢堆出來的虛幻假象?

有些經濟學家說投機客下手的對象本來就有問題,投機客難以攻擊本身健全的經濟體,只是見縫插針、提早推動貨幣回復正常水平252–253。可是投機客賺飽飽,拍拍屁股走人倒甩下爛攤子,常讓受襲擊國家經濟倒退數年、人民苦哈哈。這種趁你病要你命的做法,怎麼看都稱不上是正當行為。再說有的危機並非真的危機,卻讓民眾水深火熱。
2020/7/17

32 拯救弱勢——窮人的經濟學

依照 Amartya Sen 的說法,貧窮指的是缺乏能力,諸如: 我想社交尊嚴的能力從側面解釋了,為何人寧為雞口、不為牛後。屈居人下不但是種恥辱,也是種貧乏;就算有大把金錢,沒人願意天天被錢打臉。用不著賺大錢,只要改變往來階級即可改善處境,何樂而不為(參考 The Inner Level 第一章 為何社會讓我們如此焦慮第三章 自戀、自我膨脹與地位顯赫的幻覺

社會進步,代表社會提供資源,使越來越多人擁有這些能力。改變政治體制也是能力之一,極權國家、現行共產政權人民比民主國家更窮258

想獲得這些能力的客觀條件,依環境有所不同,無絕對標準。印度人可以不穿鞋,美國人打赤腳上街很丟臉257。常用的底線是各國相異的貧窮線
人身安全、食物是生存最基本的條件需求層次理論。當人們獲取食物的能力崩壞到一定程度,就是饑荒259。有時食物匱乏源自人們對買不到食物的恐慌性搶購,有錢人爆買太多,糧食價格暴漲,動作慢的沒得買。好好調控價格與供應,可減少死於飢餓的人數260。媒體與透明化也能讓政府有所行動260–261
2020/7/18

33 知己知彼——資訊經濟學

George Akerlof 研究資訊不對等,看看當交易雙方不能滿足完全競爭完全資訊前提,對商品並非無所不知情況下會發生什麼事;開啟了資訊經濟學領域265
資訊不透明時,消費者擔心吃虧買到劣質品,不願出高價購買。賣好貨的不想賠本賣,寧可退出市場;黑心商人倒是很高興以比成本高的價格賣爛貨。結果劣幣驅逐良幣,市場失靈以致關閉市場(沒人要賣、賣的沒人買)264–265, 267,此為逆向選擇266

保險市場中想投保的買方資訊多過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會要人投保前先做健康檢查、未來或許還要加上遺傳檢測,正是為了增加資訊;只不過這會有差別取價The Why Axis 第6, 7章: 經濟性歧視以至拒絕保險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 第9章 沒有安全區:你想買保險嗎?,與隱私問題WTF 第9章 火熱的性子遇上冰冷的法令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第4堂課 平等:擁有資料的人,就擁有未來
健康的人或許不想買保險,有病的才想買,這造成保費普遍偏高。越年輕投保價格越低的策略,能避免這種欺騙行為,畢竟年紀越小更少生病,且沒幾個人能預料未來會不會出什麼狀況。
此外保險公司不清楚投保人買完保險會不會改變行為,有粗心大意、不顧健康之類的道德風險;因此即便保險公司與當事人都希望買賣全險,實際上保險公司不會讓人保全險,而希望當事人部分負擔,以避免黑心、不負責任的顧客266

掌握較多資訊者為了避免逆向選擇,必須主動證明商品有價值,常見的是請第三方公證機構給予品質檢核證明。銀行貸款,聘僱員工也是買方資訊較完備的市場。職位應徵者要證明自己有能力,學歷是個很普遍的信號。倒不是說能力有多強,而是代表已具備現代社會基本素養267,能夠聽話、合作。

Joseph Stiglitz 在乎像是如何讓貧國富起來的問題。IMF 與世界銀行常要求採用自由市場的制度,才給予貸款Why Nations Fail 無知假說。這對窮國有時卻是包裹著糖衣的毒藥,絕非一體適用。
富國投資者只憑極少資訊放款,不清楚借錢的有沒有還款能力,並假設出問題政府會紓困268。這些貸款機構又只要求符合資金自由流通之類市場經濟精神269。像在亞洲金融風暴時,外國投資者只能迅速出脫,造成資本外逃31 進攻的投機客——貨幣投機者。所以重要的是清楚明確的資訊。

由於實際市場離完全競爭遙遠,現實運作往往有許多弊病,癱瘓那隻看不見的手270
2020/7/18

34 未履行的承諾——時間不一致問題

人隨時都在依當前的狀況下決策。事前宣告自己要遵守什麼原則、將會怎麼做,事到臨頭可能覺得不妥當、又出爾反爾272–273,好似拿不定主意。政府亦然,是為動態不一致
有時政策急轉彎很令人感冒,也讓人覺得政客做人沒底線、不守諾言、雙重標準。擁護者則會說時空背景不同,做人怎麼能太死板,應該臨機應變、懸崖勒馬、知錯能改。我想納入所有資訊、考量當下最佳選擇的理性預期沒什麼錯,堅持己見不見得好。問題在到底是否真有道理、真的比較好。許多時候我們說政治人物換個位置換個腦袋,真正的心聲是他不為弱勢者、大眾謀福利,只圖利少數人,尤其是自己。假如大家溝通討論後的共識,是這麼做的確有道理,或者因為轉換成本太高(交易成本)、只能慢慢來,那就沒換腦袋的問題了。

Friedman 認為凱因斯學派的財政政策效果不彰,這障眼法只會造成通貨膨脹29 貨幣幻覺——貨幣的力量。理性預期30 看向未來——理性預期同樣指稱人民很快會反應過來,察覺加薪被通膨吃掉了,不會再相信政府三番兩次說要壓低通膨的承諾274–27520 囚犯的兩難——納許與賽局理論。既然振興經濟的政策長期說來徒勞無功,乾脆專心遏制通膨就好。問題是政治家為了選票,總得表現出自己有在努力的姿態,尤其在選舉前275。即使經濟政策施行下去只是做做樣子,物價反而水長船高,政客為了短期利益樂此不疲。因此常常可以見到政治人物選前才端牛肉,此時不表現更待何時?
不過狼來了太多次,將沒有人相信你的堅持。Finn E. KydlandEdward C. Prescott 說政府不該採酌情政策,而應預先規劃好、按計畫執行276。例如原先決定要將通膨壓制在低水平,就別臨時擴大內需,為博選票搞一堆基礎建設。
無論如何政府必須傾聽民意,儘管初衷是長遠考量、為了大家好,民眾不支持就做不下去。既然民選政府有民意壓力,不如把貨幣政策權力交給專家管理的央行277。央行總裁不透過民選,不必受制於一般人的短視近利。最好找那種言出必行,決定要壓低通膨就做到底的人,這樣才能真正壓制通膨。

1980年代中期起,許多國家經歷了一段經濟平穩的大緩和時期。不過到底是不是因為央行獨立解決了動態不一致、且壓抑通膨造成,眾說紛紜278。也可能只是這段時間運氣較好,未出現石油危機,經濟較少衝擊。不論原因為何,金融海嘯讓經濟榮景戛然而止,金融崩壞。
2020/7/18

35 消失的女性——女權主義經濟學

雖然女性平均壽命高於男性,但 1990年代初 Amartya Sen 統計發現,有些國家男性人口多得離譜,全世界非自然少了約一億女性280。顯見這些社會存有不利於女性生存的因素。
傳統經濟學理論幾乎全由男性造就,由男性的眼光看世界。理論本身雖然沒指名道姓特別歧視哪種人,卻內含男性才有的系統性偏誤280–281。不說仁慈的父權這種將女性視為男性附庸281、一聽就知道是大男人主義的概念,經濟學向來也有種將女性視為閒置的傾向;似乎婦女在家成天無所事事,不事生產282。現實是家中勞動與養育孩子多半由媽媽承擔。前段時間火熱的日劇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播出後,打響了為太太做家事算薪水之風。真要將煮飯清掃照顧孩子等等工全部算入勞務,責任制、無支薪的全職家庭主婦薪水高於平均薪資282–283不是丈夫請得起的。劇中最後倒說了,妻子與丈夫是家庭的共同經營者,一同拍拚才能維持家庭和諧存續。或許有人會想,要跟丈夫計較成這樣的話,那要不要跟孩子計較呢?單親家庭該怎麼算呢?事實上媽媽照顧孩子是種天生的母愛284,不該涉入利害考量,要不然就變質了Die Kunst des klugen Handelns 05 誘因排擠 Motivation Crowding——為什麼獎勵會瓦解動力無用的日子讀老莊 3號相對論 利與害。不過這種不平想法的興起,也點出為何現代組成家庭的人越來越少。假如結婚、生小孩只會讓生活更痛苦的話,何必結婚呢?

女性教育權、工作權、薪資水平與男性不機會平等,這是近幾十年來熱門話題283, 285–286
Diana Strassmann批評傳統經濟學家判斷優劣時,重視「自由選擇」更勝於實際福利283;罔顧許多女性由於文化風俗、社會地位的枷鎖限制,選擇權有時沒有福利來得重要284, 285–286。例如在女孩可能因上學被殺的社會,給女學生自由決定學習內容的權利沒什麼意義284。而評估經濟狀態好壞的 Pareto efficiency 必須無人損失,有利於既得利益者25 協調融合——局部均衡與一般均衡。犧牲少數人已經太多的福利、滿足廣大群眾,這種決策竟不受此框架支持284

Julie A. Nelson 認為我們應該以社會提供什麼、讓人們過得幸福快樂,來取代過度重視選擇權的思想285。我想這和 Amartya Sen 對窮人缺乏能力的觀點類似32 拯救弱勢——窮人的經濟學。更廣泛的說,我們在談的都是一種不平等。女權主義經濟學提出這些對社會經濟體制的批判,實際上也能用在所有弱勢族群上,包括底層階級。有些弱勢族群雖然未被體制明文歧視,卻同樣背負著不利條件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就算有選擇權也選擇不了。
2020/7/18

36 迷霧中的心靈——無邏輯的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闡述了人類許多認知偏誤(人性弱點)。本章提到人厭惡損失288–289、有錨定效應289–290代表性捷思法290–29129 忽視基本比率 The Base-Rate Neglect等,可參照之前讀過的 Misbehaving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Die Kunst des klugen Handelns,寫得更清楚更豐富。
行為經濟學家認為自己的理論可用來解釋網路泡沫化291–292,說許多經濟泡沫多源自股民們不理性的追捧,更像追星族而非審慎評估後的決策293。待到泡沫破裂,又出現恐慌性拋售,只看誰動作比較慢。我聞之不禁有感,說實在直至今日股市投資,股價很少符合公司真正的價值,投資客也幾乎不了解企業實際獲利狀況。更多的正是一窩蜂跟著搶買搶賣293。這情況下要說資本主義非常理想、市場經濟有效率,恐怕任誰都說不出口。頂多只能說比共產主義計劃經濟好罷了。也許股市本身就是個錯誤設計,是種 rent-seeking:股票是用來募資的,不是用來炒作的。就好比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當前全部不成比例的湧進股市,就難保沒有不良效應外溢,好比說人們寧可致力於無建設性的投資活動,而非創新、生產。炒作、現在所謂金融創新等,本來都是些非建設性的活動,政府除須使人人發揮所長(不單是降低失業率的壯有所用)外,還應避免人們從事這些非建設性、不會幫助社會進步的活動。就算不好廢掉股市、改以政府提供資金,總仍需要改革。
2020/7/18, 2021/10/10

37 現實世界的經濟學——市場設計與拍賣理論

傳統經濟學的題目很大,關乎制度優劣、經濟成長速度、每一個人的決策行為等等。第一代經濟學家的哲學成分,和經濟更不相上下302
新一代經濟學家善用工具解決實際問題,例如 Alvin E. Roth 應用市場設計,協助發展出新英格蘭腎臟交換計畫296–297
政府拍賣行動電話執照、無線電波段等,也有經濟學家應用拍賣理論設計客製化拍賣會298, 301–302。一般我們熟悉的是加價拍賣。賣房子、競標工程,有時採密封拍賣,但出價者常遮蔽出價;價格比實際預估的低一點,看能不能撿便宜299次高價得標拍賣能讓買方有動機反映真實價格,避免遮蔽出價299–300
2020/7/18

38 狂放的銀行家——明斯基時刻

許多人認為 Hyman Minsky 的理論比傳統經濟學更能解釋金融海嘯,將股市崩跌稱作大回檔時刻304
Minsky 認為企業家蓋廠房,卻不保證五年十年後能賺錢,投資人買股票同樣不確定五年後必漲;許多決策靠直覺、Keynes 所謂動物本能,賭他一把305

話說從頭。銀行一開始對每筆借款,都會謹慎確認貸款者有能力還款。這是保護自己必然的作為,無意中也連帶保護了整個市場,降低違約風險。
新技術新產品陸續問世,借錢的人越來越多、銀行也想貸款出去。隨著資金充裕、景氣好轉,看不出風險的銀行放寬審查標準、借錢給還款能力較差的人,甚至只要按時付利息即可,時間到銀行自動展延。Minsky 稱此為投機性借貸306
想借錢的人與貸款銀行越來越多,資金漫溢到房市。經濟火熱房價攀高下,低所得可借大錢,信用不良的人也能借到錢;甚至有的連利息也不用還,銀行會自動將利息計入本金。二次房貸那會兒,銀行打的如意算盤是房價快速飆漲,總有一天會超越貸款;幾年後借款人出售房屋時,本金與利息都能從賣出金額抵扣。銀行與貸款人一同創造出了種正回饋,Minsky 稱之為龐氏財務操作
除此之外,還有一堆高槓桿的金融商品,將高風險族群的房貸包裝成漂亮的證券販售307–308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 第2章 金融業震撼:一個量化分析師的幻滅之旅。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資訊不透明,購買高槓桿金融證券的銀行與大戶,根本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裡面有什麼30833 知己知彼——資訊經濟學提過,嚴重的話這會使市場停擺。泡沫漸漸漲大。這邊的論述補充了 Phishing for Phools 第2章 信譽透支與金融危機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 第2章 金融業震撼:一個量化分析師的幻滅之旅提過的故事。
泡沫終究要破。房市太熱,放款人開始退縮、要求還錢,借錢的只好賣掉房屋、資產以清償借款。當許多人都這麼做時,房價跳樓式大跌,這種騙局榮景再也支撐不下去。後面要賣房子的要不是只能賣低價,要不就賣不出去,根本還不了貸款。銀行開始沒收抵押的房屋,營建商也不再造房子307。到此極不穩定的市場終於崩潰309。然後從頭來過,形成景氣循環實質商業周期理論
金融災難蔓延全世界。美國提出量化寬鬆,撒錢拯救休克的股市與經濟。中國借鑒凱因斯學派的財政政策,舉債推動四萬億投資計劃大搞基礎建設309。歐美中國的策略看似有成效,卻也讓國債大幅攀升。諷刺的是,美國印錢救市,希臘要獲得歐盟紓困的條件卻是施行撙節措施,救到超過 ¼ 的人失業309

市場經過這番上下震盪,被打回原形,各產業規模並沒因為泡沫而增加多少。但大洗牌的結果,卻讓資產輾轉流動到一些聰明人名下,他們從股市攀升過程中獲利、並將之轉移到不因泡沫破裂而減少的資產。不用說,包括風暴後不斷沒收抵押房屋,還獲得政府撥款注資、大到不能倒的銀行。這加劇了美國、以致全世界的貧富差距,也添上了社會分化、衝突的火藥The Great Divide 我們誰也不信
當經濟榮景呈現,資金橫流,必然助長一心賺錢的人想盡辦法鑽漏洞310。要避免慘禍發生,不可放鬆金融管制。這波金融災難的源頭正是 Reaganomics 放鬆了管制Phishing for Phools 監管鬆綁。問題是只要遇到點經濟衝擊,無論是石油危機、極端天氣、百姓生活無起色、利益團體給點甜頭,甚至只是選舉年到了,就無法遏制政府官員想活絡經濟、收買人心的欲望。這是現行資本主義、民主選舉制度難以改變的本質。
2020/7/19

39 高高在上的巨人——收入分配問題

人的努力程度與產值沒大家想像的那麼有正相關。更大的問題是人的際遇與待遇受社會制度、文化、階級、機運影響。因此薪資不與實際努力的程度掛勾Justice §08-1 WHAT’S A FAIR START? 基點在哪?。想賺多點錢,作為受雇職員,得找產值高的產業,尖端領域例如生化科技專業。創業的話,機運的作用較大,還要看身世背景、人脈、宣傳、活用能力等,本身的技術力、知識反倒沒如何利用新技術那麼重要。
Thomas Piketty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分析,一般勞工所得與整體經濟連動。但用錢賺錢的效率好過經濟成長率315,造成富人越來越有錢的馬太效應
貧富差距太大會讓人放棄努力,覺得再怎麼努力也趕不上317,這恐怕比課重稅更嚴重。更糟糕的是貧富不均加劇仇恨心態、造成社會分化The Inner Level。且低下階級在結構上就受到更糟糕的待遇,造成他們難以翻身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社會沒我們想像那麼公平,非主動矯正不能緩解。

政府要修正財富不均的現象,就得調高賦稅、重新分配財富316。經濟學家總擔心稅太高損害人們努力的動機316Tony Atkinson 認為這是杞人憂天:市場打一開始就不是完全競爭福利經濟學第一基本定理從來只是天邊的雲朵317。每個產業都有能影響價格的龍頭老大,且市場從未完全透明。說實在商人也不想完全透明,尤其是關於自己的事。一種資訊不明的狀況是雇主不清楚員工的工作情形,提高薪資或許能提升工作效率,因此調高最低工資或許可減緩不均、增進效率317。不過現在科技進步,越來越多企業在電腦上安裝監視軟體,隨時看看員工有沒有偷懶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 第6章 資格不符的第一關:艱難的求職者;即便這種做法不見得真能提升工作效率。老闆總有較多手段,實在不必為他們操心。
Atkinson 認為政府能決定別發展代替人力、會讓人失去工作的科技318,對此我倒認為要阻擋科技的潮流非常困難The Inevitable,不如想辦法讓他們在科技取代人力下,依然能過好生活,例如增加社會保障The Inner Level 縮減貧富差距的方法、實行無條件基本收入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第2堂課 工作:等你長大,可能沒有工作Life 3.0 第3章 近未來:科技突破、程式漏洞、法律、武器與就業The Great Divide 就業經

不均一部分原因來自政策。1970年代起,美國減稅、鬆綁金融監管,越發容易錢滾錢317–318Phishing for Phools 監管鬆綁。稅負變少,政府削減支出、減少公共服務,窮人受害更深;這進一步壓低成長率,擴大不均318
Kishtainy 覺得課重稅不切實際,時機未到318。無論某些人再怎麼為有錢人操煩,擔心過高的稅令他們不努力;我們當然都知道政府沒能課高資本稅,和激勵、努力、才能啥子根本沒半毛錢關係Justice §08-2 WHAT DO WE DESERVE? 我們到底該拿多少。科技研發不單單是這些人自己就能搞出來的,還得要靠他們公司那做牛做馬的傢伙。政客的顧慮,實際上只是不敢動這些權貴。這些人位高權重、影響力大318,非但善於遊說,政治獻金給最多的,亦不是只剩張嘴的市井小民The Great Divide 與九九%作對的稅制。再說群眾健忘,又很容易被激化、愚弄、操控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 第10章 被瞄準的公民:現代人的科技生活
即便如此,政府總該想辦法促進完全競爭、彌補市場弊害(包括維持公平正義),不該因為怕損害經濟、動機而降低稅負316。不公平對社會帶來的危害更大The Inner Level
2020/7/19

40 為何要成為經濟學家?——經濟學的意義

經濟學家簡化世界,相信人們很聰明理智、市場很有效率,以模型模擬真實運作。但現實是複雜系統,沒想像那麼單純美好。這種簡化時不時流於空想,給出虛假的信心。金融海嘯前,多數經濟學家甚至都沒料到會來個大跳水。一般人自然對經濟學家沒什麼好印象,認為他們活在象牙塔裡,又操縱政策、支配人們的生活320–321。用經濟學規劃出的市場,卻因金融海嘯這人禍造成這麼多人失去房屋、流離失所,一般人的生活品質明顯下降,要經濟學有何用?
Kishtainy 說,像設計市場與拍賣一般的應用37 現實世界的經濟學——市場設計與拍賣理論,經濟學對現實生活還是有點幫助的321

現在我們面臨日趨嚴重的全球暖化問題,經濟學提出了碳稅這解方,亦有效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
二氧化碳不但傷害當前其他國家的人,也跨越時空、持續殘害下一代;William Nordhaus 將此稱為雙重外部性322。汽柴油加上空污費,沒有強烈需求開汽機車的人,會自動改騎腳踏車。真沒辦法的才願繳交高額稅負322–323。碳稅的另一個形式是碳排放權交易,買到碳排放交易許可證的才能排放二氧化碳323
藉由經濟學提出完整的解決方案,Nordhaus 說我們仍有時間、有機會解決全球暖化問題。但現在看來時間緊迫,甚至因為人類的貪婪懶惰、不願回頭過不方便的生活,眼見他來不及了Half-Earth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第7堂課 國族主義:全球問題需要全球性的答案The Great Divide 危機之後的危機

在我看來學經濟的目的和其他科學家相同。除了探究真理外,也因為科技來自人性,希望讓人們活得更便利更幸福。
經濟學發展至今,談的大致是理想條件下的因果關係324。經濟學家努力解決身處時代遇到的社會問題325。對於怎麼做比較好,雖然推導、設計過許多方案,卻都被歷史證明有瑕疵324–325。雖然現在的經濟學離完善非常遙遠,但我們終歸得在前人的經驗上繼續發展,而非拋棄已有的試誤。從頭來過我們依舊會遇到相同的問題。
2020/7/20

小結

本書簡單介紹了現代經濟體制的起始,以及今日歐美經濟學演變流程,解釋重要概念、各理論梗概,皆僅點到為止,可與之前幾本書相互印證。包括許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想法,不過我擔心這某種程度會被諾貝爾獎評審的價值觀帶著走……
言語間感覺 Kishtainy 對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與經濟學理論有著信心,不同意共產主義。不諱言我個人較之更傾向社會主義,我們還是得努力撫平社會不公。
書本格局採用與 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 相同的手法,每篇短小精悍,固定僅7面。惟有些部分已很精簡,我幾乎原句照抄。這一方面也代表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要不都該像11 完美平衡——新古典經濟學如此簡單扼要。
2020/7/20

Tweet


Perl by kanashimi, 2000/12/10 05:10PM-2005/7/5 17:11